首页 > 机构动态 > 行业动态

“99公益日”到“久久公益节”:打造蓬勃生长的“善意森林”

发布时间:2024-09-05 14:30:44 来源:澎湃新闻 2024年9月3日

8月31日,腾讯宣布十周岁的“99公益日”全面升级为“久久公益节”。从公布的信息看,今年“久久公益节”在时间、资金、技术投入、资助方向等各方面实现迭代,与往年有所相同。

今年以来,不论是公益组织自身建设还是应对极端灾害的表现,公众对公益行业的质疑声音一直不断。在这种背景下,腾讯坚持4亿元资金投入,并对“99”全面升级的举措,无疑是以实际行动,给公益行业注入一剂强心针。

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中国互联网公益更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所需、民生所愿。腾讯以更长期主义的心态,持续投入公益事业,将更有助于打造有韧性、可持续的公益未来。

十年“99”  构建人人公益环境


互联网公益是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而网络公益项目不断涌现,并持续吸引越来越多的参与人群,其背后依托的正是互联网的海量用户。凭借互联网的广泛触达,互联网公益有效地拓展公益行动的社会参与面,将公益资源持续下沉到各领域急需帮扶的人群中,对中国公益慈善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

互联网公益的勃兴,还有助于构建中国公益慈善新生态:一是通过便捷的支付方式和多元化的公益形态,有效降低了公众参与慈善的门槛,以及将传统公益“打苦情牌”转向快乐公益模式,与年轻人更加契合。小红花、捐步、答题等行为公益方式,促进了人人公益目标的达成。二是各种技术手段,降低了公益组织信息披露的成本,对提高公益行业的透明度、提升公益组织的公信力都有很大的作用。三是数字化的广度、深度和精度有助于公益的传播和破圈,也有助于提高资源匹配的精准性和资源使用的效率。四是可以创新性地解决社会问题,有助于社会的创新和社会价值的更好实现。这些特点,为中国的互联网公益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以腾讯为例,2015年,腾讯发起“99公益日”,为传统公益领域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凭借互联网的连接优势,公益慈善不再是少数人的事情,转而变成人人可公益的社会议题;答题、捐步、捐小红花等更加多元的参与方式,让公益变成随时随地都能参与的日常行为;成千上万的项目上线公益平台,提供了广泛覆盖各领域的民生服务。如今,“久久公益节”已成长为一个代表性的公益活动品牌,也是互联网平台在公益慈善领域深耕的一个缩影。

数据显示,自2015年发起至2023年9月,“99公益日”已经连续举办了9年。9年来用户参与人次(包括捐款、小红花互动等参与行为)13.6亿人次,推动小额线上捐赠从新生事物到成为国人生活方式。参与的公益项目涵盖教育助学、乡村振兴、医疗救助、自然保护、关怀倡导等各类公益议题,已成为中国参与人数最多、影响力最广、场景最多元的全民公益行动日之一。


长期主义亟待公益行业转型升级


数字科技推动的人人公益,核心是“信任”。十年来,腾讯公益平台不断探索以数字化实现透明化的可行路径,助力推动传统公益存在的“信任的黑匣子”,变成“透明盒子”。

今年以来,部分机构信息披露不及时、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公益行业面临信任“大考”。外加极端天气时常发生,应对过程中时常出现“救灾疲劳”“捐款疲劳”的不良声音,考验着各方的耐心、决心和能力。

从行业来看,公众对公益行业的不信任,根源还是行业发展比较薄弱,信用体系不完善、透明度不高、公信力不足。《社会组织蓝皮书:中国社会组织报告(2023)》显示,部分慈善组织思想建设薄弱、缺乏有效的监管体系等,加之部分慈善组织信息公开透明度较低、募捐及物资分发行为不规范,导致慈善组织公信力下降。这也倒逼互联网公益寻求破局之道。

事实上,“99”的十年,也是腾讯公益持续创新探索的十年。十年来,腾讯公益加大以用户为中心和对外开放的力度,努力回归公益本质,促进人人公益,助推公益机构的水平提升。毕竟,只有共建行业生态,打造可信任的公益,才能做到可持续的公益,从而促进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2024年“久久公益节”的规则,更加清晰地体现了这种长期主义的逻辑。从腾讯发布的全员信来看,将围绕“长情”“长期”“长久”三个关键词来打造“久久公益节”,践行“十年如一日,久久做好事”的愿望。其中,“长情”是向捐赠人的致敬,推出专属配捐,让月捐等长期捐赠者选择心仪的项目自由捐赠;“长期”是助力公益机构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帮助他们更好地为捐赠人提供服务;“长久”是共建公益信任的努力,通过持续推动“透明公益”,促进财务披露、进展反馈,以及“数字化执行工具”的应用等,提升捐赠人的信任度。

在第三次分配中,拥有先进技术和海量用户的互联网企业,承担起“破题”的重任。“久久公益节”演变背后,是以“科技向善”为使命愿景的互联网企业对于自身责任边界的持续探索。


打造高质量“善意生态系统”


纵观“久久公益节”十年来的发展变化,也与互联网公益从追求速度和数量逐渐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相一致。

如今,互联网公益行业的使命愿景也愈加清晰:让资源更合理、更有效地对接,促使公益组织和行业的善治,构建更加信任的体系,最终回归到促使全社会“人人可公益”的全新阶段。这是一种社会倡导,更是一种整体公益文化提升的理念。

打造高质量“善意生态系统”,需要坚守理性客观、瞄准社会问题,更加专业和科学地去研发更好的公益项目,对中小机构的优质项目也予以扶持。只有当“乔木”“灌木”都能茁壮成长,“善意森林”才能更加繁荣。今年“久久公益节”更加向中小公募机构倾斜——行业实践激励的维度和标准不考虑机构规模、门槛上不设置评级要求,并且规定中小公募机构还将享有保底激励政策,只要达标就能获得更多激励。

打造高质量“善意生态系统”,需要借助互联网技术,更好地开展透明度建设、做好信息披露,构建信任环境。首先要强调公益组织自身的自律。其次是行业性组织要发挥互律的作用。再次,第三方评估机构、媒体、舆论等要发挥监督的作用。最后,要加强政府的监管,提升监管的效率和质量。只有同时在这几个方面发力,有自律、有互律、有他律,才能更好地去解决信任危机的问题。

打造高质量“善意生态系统”,需要多方共创,充分激发各公益平台、互联网企业、公益机构、公众等参与共建,构建“善文化的同心圆”。在公益玩法上,也可引入更多引导性捐赠工具,比如国际盛行“冰桶挑战”等挑战捐赠,激励更多的公众更深度、更持久地参与。

未来,公益将成为一种触手可及的、可广泛信赖的数字化生活方式,一个全社会关心慈善、支持慈善、参与慈善的良好社会生态和人文风尚在指尖蔚然成风,公益事业将以更加多元、健康和可持续的生态建设,助力国家基础性分配,促进共同富裕,更好回应大势所趋、时代所需、民生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