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构动态 > 博爱故事

携手筑梦红十字 志愿服务暖人心——安徽省合肥市优秀红十字志愿者掠影

发布时间:2022-12-09 15:23:51 来源:中国红十字会官网

  红十字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面旗帜。在安徽省合肥市,在红十字精神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热心公益的人加入红十字志愿者队伍,秉承“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扎实开展红十字志愿服务,主动服务群众、服务社会、服务发展。他们是可信、可爱、可敬的红十字志愿者,他们温暖人心、传递大爱,跋涉不止、成就温暖,他们的付出为大爱合肥增添了一抹抹靓丽的红色!

  汪炜:面对疫情逆行而上

449c179bedeccdf8117a25359ac6df43.jpg

  肥西县红十字救援队队长汪炜,自1999年开始参加公益活动,曾获全市优秀志愿者、红头车车队忠诚奉献奖等。2019年汪炜成为肥西县红十字会会员,他结合工作实际和自身能力积极开展各类救援活动、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坚持不懈为发扬“人道、博爱、奉献”红十字精神而努力着。

  他身先士卒,出现在救灾第一现场。2019年安徽宁国利奇马台风后,汪炜跟随安徽省红十字会第一时间前往灾区进行查灾、核灾并进行救灾物资发放;2020年7月,面对长江安徽段和内河流域水灾,他带领志愿者辗转东至、枞阳、巢湖、庐江同大、肥西县城和肥西丰乐水灾一线,面对随时可能倒塌的破旧老屋,深陷险境急需帮助的群众,他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抢运物资,转移群众近千名。

  2020年3月,在汪炜的影响下,一群红十字志愿者深思熟虑,申请组建肥西县红十字救援队。面对疫情,他们逆行而上。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经肥西县红十字会批准,汪炜带领志愿者坚守在安徽省红十字备灾救灾中心,直至疫情解除,累计协助接收和转运抗疫物资52万件;2021年初,为应对春节期间境外和高风险地区回乡人员,确保隔离点安全,汪炜又积极投身到肥西县疫情防控消杀工作中,消杀800余间房间。同年5月,肥西再现新冠确诊病例,他们再一次承担了所有隔离酒店的消杀,圆满完成了22天的消杀任务,得到国务院督导组的认可。2022年春,他带领肥西县红十字救援队穿梭在全县各个核酸检测现场、隔离点、疫情防控卡点,累计义务消杀85多场次,义务消杀工时累计1468.5小时,消杀面积约23.9万平方米,涉及全县7个乡镇园区。2022年国庆节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一个月时间,他带领队员消杀清扫面积约39万平方米,为净化环境、阻断病毒传播贡献了力量。

  此外,他还带领肥西县红十字救援队先后参加安徽省红十字会应急救护推进年活动、安徽省防灾减灾周演练活动等,开展心肺复苏方阵演示、救护场景演练、县域内防汛演练、景区防灾演练等。

  程明月:时刻准备着帮助他人

a4ca03dbbaef60ecd8271e42f632bb71.jpg

  在程明月随身携带的小包里,总是会装着一卷绷带、几片呼吸膜,时刻准备着利用急救知识帮助他人。程明月是红十字志愿者,也是资深应急救护培训讲师。目前,她已经参与培训400多场,总服务时长3000多小时,培训学员近4000人,2020年被评为全国红十字志愿服务典型。

  2014年,在合肥市红十字会的推荐下,程明月报名学习了由安徽省红十字会组织的中国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师资培训班,通过考核成为一名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师资,积极参与应急救护公益培训、知识宣传志愿服务等活动。成为老师以来,程明月与同事们共同努力着,他们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普及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累计培训救护员近万名,普及群众4万余名。

  2019年6月的一天,程明月骑车经过休宁路与齐云山路交口附近,看到一位老大爷骑车倒地,头部血流不止,她立刻跳下车,往老大爷身边冲去。迅速排除脊柱骨折后,程明月将老人扶起坐着,快速翻包寻找到一件衣服,紧紧压住老人左侧眉梢位置。老人的状态稍稍恢复后,程明月让老人用手压住衣服,开始检查其他位置。几分钟后,出血已经很少了,大爷的精神也好多了。不久交警赶到,程明月才赶回上班。她说:“应急救护知识内容丰富,关键时刻能够挽救生命,这次我做了压迫止血,希望以后有机会帮助更多人”。

  教学的同时,程明月不忘提升自身业务水平。2019年她参加中国红十字会TOT国际认证师资班,成为安徽省第一批国际认证师资。2019年、2021年,合肥市先后举办两届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程明月精心指导参赛队伍,提高队员急救水平。2021年指导队伍参加第四届安徽省红十字应急救护技能大赛,荣获第一名。2022年,她代表合肥市参加安徽省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实操授课比赛,荣获个人单项奖。始终秉持着“我奉献,我快乐”理念,程明月说:“掌握挽救生命的技能,把握稍瞬即释的机会,希望更多人成为应急救护知识的传播者,用实际行动守护生命!”

  朱秀美:公益的脚步从未停歇

83ef685fc28c233f38ffbac15ef349f0.jpg

  在合肥火车站出站口、步行街献血屋、市中心血站……经常可以看到一位穿着红十字马甲、胸前挂满“三献”徽章的志愿者面带微笑服务着,她就是朱秀美。自2012年走上公益之路,十年来,朱秀美的脚步从未停歇,她也因此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终身荣誉奖等奖项。

  2012年的一天,因偶然在步行街看到献血屋,朱秀美抱着做好事的心态,开始了第一次无偿献血。那时的朱秀美无偿献血只是出于单纯的善意。2014年,朱秀美的父亲得了血液病,因为没有配型成功,不能手术,只能做放化疗,对身体的伤害很大,虽然有朱秀美及其家人给予尽可能的照料,但父亲还是不幸离世。这件事情给朱秀美打击很大,也让她意识到了血液的重要性。

  2015年,朱秀美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了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同年,她签订遗体(器官)、角膜捐献协议,加入到三献的宣传和行动中来,因为表现积极,很快被推举为三献服务队副队长。作为一名全职妈妈,朱秀美几乎将她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三献”公益事业上,截至目前,她共献血120次,献血量47100毫升,参与“三献”志愿服务时长5000余小时。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朱秀美选择做一名逆行者,坚守志愿者岗位,从早八点到晚八点,一天十几个小时做志愿服务。2022年,她再次主动请缨奋战抗疫一线,参与值守卡点,做好最后一公里的守护,并获得2022年度瑶海区三里街街道铁路一村社区疫情防控优秀志愿者称号。朱秀美还成为服务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一员,陪同捐赠志愿者进行高分辨、体检、采集等各环节20余次。为了更好地服务高龄老人进行遗体(器官)、角膜登记注册,她与队友们上门服务,至今服务30余例。10年来的志愿服务,给了朱秀美满满的收获与感动,她说:“有幸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队友,“三献”宣传的脚步一直不停歇!”

  张玥:捐献珍贵的“生命种子”

5fe11a282d38a572fae82bcf37394a4b.jpg

  “有一位大哥哥生病了,就像大树生病了一样,叶子都枯萎了。妈妈将会给他一颗健康的种子,让他生命的大树重新生根发芽。你会支持妈妈的,对吧?”捐献造血干细胞前,张玥向女儿解释道。张玥是合肥市中心血站献血服务科的一名工作人员,9月6日,她在中科大附一院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为远在江苏的一位24岁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送去珍贵的“生命种子”,成为合肥市第94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2010年,张玥来到血站工作,开始主要是服务采血及造血干细胞留样,“很多献血者都是很坚决的,即使填写的表格很复杂,或是捐献程序比较复杂,他们还是积极主动留样,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工作不久,张玥开始献血,从最早的一次200毫升,到300毫升,再到400毫升,目前她已经累计献血3600毫升。2011年,张玥也留了样,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有段时间,张玥的一项工作就是负责给那些与患者初配成功的志愿者打电话,“之前是我给志愿者们打电话,现在换成自己接到了市红十字会初配成功的电话通知,感觉很奇妙也很高兴,第一反应肯定是同意捐献。”为了采集更顺利的进行,捐献前几个月,张玥更加注意饮食,以前为了控制体重不吃的晚饭也开始每天都吃了,就是为了提高身体素质。对于这次的捐献,张玥的家人也非常支持,父亲对她说,“你用自己的满腔热血为别人献上生命的种子,爸妈为有你这么优秀的好女儿感到幸福、骄傲!”

  6日当天,张玥在中科大附一院进行采集,很多同事都前来看望,“捐献造血干细胞安全、科学、无损健康,张玥成功捐献,奉献大爱,为患者带去希望,我们都感到非常骄傲、自豪,也希望有更多的献血者能够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用行动拯救更多的病人”。约4小时左右,张玥完成了造血干细胞采集,用自己的善举点亮了他人“生的希望”。张玥说:“希望患者能够幸福、健康,好好享受新的生活!”

  崔兴胜:一位老党员的大爱情怀

09d2a7923656f3cebf01b956a92007c9.jpg

  2013年初,长丰县老人崔兴胜致电安徽省红十字会遗体(器官)捐献中心安徽医科大学接收站,通过一番书信往来,办理了遗体和器官志愿捐赠登记手续,成为长丰县登记遗体(器官)捐献的第一人。

  崔兴胜是长丰县造甲乡双河村人,一个有着50多年党龄的退役军人。1969年12月,崔兴胜响应祖国的号召参军入伍。1970年8月,崔兴胜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崔兴胜充满爱心、乐于助人,有一次,崔兴胜得知部队战友因工伤大出血急需AB型血救治,徒步奔跑几十里路捐献了300毫升鲜血。在部队服役的6年多时间里,崔兴胜多次受到连队的嘉奖,两次荣获团部的嘉奖,时刻保持着一名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1976年3月,崔兴胜退伍回到长丰县徐庙卫生院工作。多年的卫生医疗工作,让崔兴胜接触了太多的病人和病例,也见多了生老病死,他心里渐渐萌生了一种想法:去世后将遗体捐给国家做医学研究,可以为研究各种疑难杂症的诊疗方法做贡献。

  2012年,崔兴胜退休了,退休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想完成器官和遗体的捐献手续。经过多方咨询,崔兴胜与安徽省红十字会遗体(器官)中心安徽医科大学接收站取得联系,成功办理了捐献登记手续。在崔兴胜言行的感召下,他的老伴韩子兰也完成了遗体和器官捐献的登记,成为全县第一对志愿捐献的夫妇,在县境内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其实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在自己百年以后,把有用的器官捐给有需要的人,把遗体捐出来用于医学研究,为国家的医学事业做一点贡献。”崔兴胜用最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内心最真挚的情感。

  如今已年愈古稀的崔兴胜,还积极参与长丰县红十字会的志愿服务活动,经常深入到各乡镇社区、敬老院,讲解医学知识和老年保健常识,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他还从自己不多的养老金中挤出资金,资助两名家庭贫困的大学生完成学业,为社区群众诊病看病。爱心昭昭的老党员崔兴胜,忙碌、充实,累并快乐着。